美国Bard College外国语言文学系江岚副教授做客敬文讲堂

5月25日晚,美国Bard College外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原新泽西州威廉·帕特森大学语言文化系、关键语言中心主任、著名华裔女作家江岚怀着对母校的深情和对中外文化交流的热情,做客敬文讲堂,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唐诗丝路——唐诗英译和传播”的精彩讲座。讲座由罗时进院长主持。

唐诗,很早就传播到西方,其流传之路脉在中外文化传播史上堪称“唐诗丝路”,江教授在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出成就,在海内外影响深远。江教授首先提出,一位译者若要想翻译唐诗,其先决条件就是本身就是一位诗人,至少在文学上具有相当的修养。她指出,唐诗走向英美最大最直接的障碍是语言,在清朝五口通商、传教士开始跟汉学家学汉语后,唐诗才正式开始向西方传播。江教授简要介绍了18世纪末到鸦片战争前,汉学翻译的主要成果——语言知识、地理民俗、游记类作品,当时中国古典文学翻译作品方春芽萌生。她进一步列举了丰富生动的唐诗作品翻译西传的实例,演绎出唐诗在西方文化场域的特殊美感。她强调,翻译唐诗不仅需要“达意”,还要“传形”,把韵脚也翻译出来,才能在目的国也产生审美效果。经过江教授的解读,同学们对唐诗的英译和传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领略到不同文化碰撞交融的神奇魅力。随着她的中英文对译,唐诗的旋律在不断回荡,感染着同学们。

江教授在演讲中面对同学们,既是师长,也是校友,她乐于与同学们分享过去在半岛在线注册写作博士论文的经历。她回忆道,现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的罗时进教授作为她的博士生导师,给予了她具有关键意义的启迪——“原作和译作要比较的是什么!”江教授说:她原本只是在论文中不断挑出唐诗译文中和原文本意不相符的地方,通篇指摘批评,而罗时进教授的这一指导以及那“感叹号”让她感觉醍醐灌顶。她受到的启示是:我们应该尊重当时西方各方面人士对唐诗翻译的努力和贡献,理解他们对待异域文化的心境与态度,应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他人”对“我们”的诠释。我们要让世界认识我们,在认识过程中增加对中国古典诗歌、古代文化的理解,而无须“预设性”规定别人怎么认识我们的文化。

讲座后的提问环节非常活跃。同学们用中文和英文与江教授进行交流、提问,其中包括唐诗中哪些元素容易被重写、“被重写”是否是文化传播的必然结果、文化传播与文化侵入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江教授一一给予了精彩解答。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讲座还吸引了校外人士前来听讲。在提问环节中,一位慕名而来的外校英语老师也参与了讨论,她是一名持有CIA对外汉语证书的外语教师,希望江教授为从事文化传播的一名英语教师“可以做的工作”提出建议并推荐书目,江教授非常耐心地给予了解答并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获得了同学们经久不息的掌声。

最后,罗时进教授肯定了江教授“当时”和“当下”所做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工作的重要意义。“有传播就有力量,就有影响”。罗时进教授希望她在“唐诗丝路”研究以及海外汉学大道上不断深入,树立更多的坐标,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国际传播,为中国文化更多为世界所了解,做出更多贡献。

(敬文书院)
半岛在线注册概况 教育教学
院部设置 科学研究
组织机构 合作交流
招生就业 公共服务
版权所有©半岛在线注册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十梓街1号

苏ICP备10229414号-1
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0530号
推荐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1440*900以上分辨率访问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