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晚,浙江工业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澳大利亚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客座教授、浙江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专家委员施放教授做客敬文讲堂,为同学们带来了敬文讲堂第八十六讲《机会、创新与产业化》。施放教授在决策优化、创新创业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理论和实践成果丰富。本次讲座由敬文书院院长罗时进教授主持。
施教授从一系列创研产品个案出发,让同学们在大胆的猜测和推理中打开思维,从而引出“机会逻辑”的概念。他认为市场机会永远未被满足,所以创新机会——能充分应用于特定市场机会的能力和资源就有了需求,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创业机会。大学生应该拥有一定的敏感性和辨识性,使自己不满足于发现,而能迈出创造机会的一大步。施教授认为,如何把握机会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环境和个人特质都会对我们的机会识别产生重大影响。通过许多新科技、前沿产品的介绍,施教授向同学们仔细讲解了如何把握机会。
接着,施教授向同学们阐述了如何打开创新思维的问题。他从创新是什么、思维创新的重要性、我国的创新体系、创新的结构类型几个方面讲解了创新在创业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同学们学习如何创新,将创新思路带到创业中去,给自己的创业插上翅膀。最后,施教授提出了“好想法该如何落地”的问题,介绍了产业转化的相关概念和问题。整场讲座,施教授不断引用市场上、生活中常见的产品和公司为例,让同学们沉浸到“日常生活氛围”中,体验到创新就在生活中间,使创新创业的“典范”看得见,摸得着。施教授语言幽默风趣,现场气氛活泼热烈。
同学们被施教授的讲座所吸引,在问答环节中纷纷向他请教。施教授对同学们的问题都一一作答,解决了同学对于近年来兴起的创业孵化器及创客空间的疑惑;对于同学提出的“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如何融合”问题,施教授提出了艺术实体化与实物艺术化的解决办法。施教授的回答让同学们感受到创新创业并不那么艰难,合理利用好资源、政策,就能使自己的优势得到展现,想象、构思、概念就能变成现实。
正如罗时进院长在总结中所说,创新创业正是敬文书院所重视、所需要的东西,我们需要更多“落地”的、已经为社会发展产生实际效益的创新创业案例让我们借鉴,这正是施教授此次讲座的意义所在。创新不是盲目的,规划与逻辑能够使创新之路更加稳健与平坦。敬文书院一直以高素质创新人才为培养目标,一直重视的跨学科创新项目是给同学们发挥想象与施展能力的好通道,相信同学们在敬文书院能够让思想插上翅膀,辅以逻辑和理性,打造出瑰丽的未来。